地下害虫是指在土壤中生活危害植物根部、近土表主茎及其他部位的害虫,这类害虫种类繁多,危害寄主广,它们主要取食园林植物的种子、根、茎、块根幼苗等,常常造成缺苗、断垄或植株生长不良等。
我国已知的地下害虫高达320余种,主要包括蛴螬、金针虫、蝼蛄、地老虎、根蚜、根蛆、根叶甲、蟋蟀、白蚁等10多类,其中以蛴螬、蝼蛄、地老虎、金针虫四类为主,由于其食性杂,危害严重且隐蔽并混合发生,虫害发生时会造成严重损失。
影响地下害虫发生的因素:
地下害虫的发生与土壤的质地、含水量、酸碱度和周围的花木等情况有密切关系。
例如,地老虎喜欢较湿润的粘质土壤。金龟子的幼虫(蛴螬)适生于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,若加施未经腐熟的厩肥,则蛴螬必然较多。蝼蛄多发生在轻盐碱地、粘砂壤、湿润、松软而多腐殖质的荒地及河渠附近。地下害虫危害多集中在春、秋两季。
常见地下害虫
蛴螬
蛴螬全国各地均有发生,是各种金龟子幼虫的总称,俗称“土蚕”。常见的有铜绿丽金龟、黑绒鳃金龟、红脚绿丽金龟等的幼虫,是草坪、树木、花卉的主要害虫。多集中于地表10厘米以内咬食植物嫩芽、嫩枝及根部,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植株死亡。
该害虫发生代数,因种类而异,一般1年发生1代。幼虫蛴螬始终在地下活动,与土壤温度、湿度有关,适宜的土壤温度平均为13~18℃、土壤含水量15%~20%。蛴螬通常在春季和夏末秋初(8-9月份)两季发生危害,尤其是阴雨连绵的天气,危害较重。
蛴螬是草坪的主要地下害虫之一,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,咬食草坪草根部,轻者影响草坪的美观,重者造成草坪大面积枯死甚至毁灭。
蝼蛄
蝼蛄俗称“土狗子”,以成虫和若虫在土壤中开掘隧道,咬食幼苗根和茎,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现象,或使苗根与土分离、草坪枯死。食性杂,能危害多种园林植物。4月份是危害高峰期,9月下旬为第二次危害高峰。
蝼蛄昼伏夜出,以夜间9-11点活动旺盛,多在表土层或地下活动,特别是在高温、高湿、闷热、雨后的夜晚活动频繁。
地老虎
俗称切根虫,主要有小地老虎、大地老虎、黄地老虎3种,其中以小地老虎多,危害也重。地老虎幼虫3龄前昼夜活动,多群集于叶片和茎上,5龄后为暴食期,可使草坪和苗圃成片空秃。食性杂,不但危害花卉苗木,还大量危害农作物。
小地老虎在华北地区1年发生3代,越往南,年发生代数越多。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中、下旬;8月上、中旬;9月下旬-10月上、中旬。
金针虫
叩头虫的幼虫,其幼虫长期生活在土壤中,主要咬食植株的根、嫩茎和刚发芽的种子。以幼虫或成虫在土壤中越冬,越冬虫在3月份中旬至4月份上旬,达到活动高峰。华北地区草坪及苗圃内发生普遍。
金针虫适宜于较低温度,早春活动较早,秋后也能抵抗一定的地温,危害期较长。金针虫适于干旱,能在较干旱的土壤中存活较久,如表土过湿,幼虫向深处移动,因此在危害期浇水可以减轻危害。
防治方法
地下害虫有两个重要的防治时期即幼虫危害期(以三龄虫以前好)和成虫期(产卵前期)。
药剂防治是防治园林地下害虫有效、经济、直接的措施。药剂要选择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,持效期较长,且要多种品种和剂型轮换使用,以减缓害虫的抗药性。
1、人工管理:
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除杂草,消灭虫卵。精细化管理,合理施肥,改良土壤透水、透气性能。忌施未腐熟的有机肥。
2、药剂防治 :
地下害虫盛发期,一般选用触杀、熏蒸型的药剂,如“地虫清”进行防治,拌细沙撒施,然后浇水。
施药时间建议在傍晚五六点进行。其既可以快速杀死地表及浅层的害虫,也可以将较深土下的害虫杀死,对蛴螬、蝼蛄、金针虫及地老虎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。